碧海边的 “法治充电”,这场培训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5-08-15 浏览量:34

碧海连云,法润深蓝。为进一步适应国际化海事司法需求,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标,8月11日至15日,南京海事法院在江苏海洋大学举办2025年海事审判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30余名干警参加培训。

 

1755479370554888.png


南京海事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亚林在动员讲话中指出,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术力量与教学资源丰厚。希望全体参训学员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推动思想内化和实践转化,在审判执行工作中进一步服务中心大局,做深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更加注重”以及张军院长在江苏调研时提出的工作要求,聚焦海事诉讼程序、涉外民商事审判规则、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案例解读、海上货物运输等课程内容,在紧张而充实的培训中有所启发、有所进益,以“走在前、做示范”的司法业绩,赋能江苏海事司法高质量发展。


江苏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芙蓉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江苏海洋大学与南京海事法院在深化合作、增进友谊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通过本次培训,以法学教育的优势服务海事司法的实际需求,与南京海事法院携手探索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江苏海洋大学围绕思想政治、海洋经济、海事法律、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船舶结构、海洋历史文化等主题,采取课堂讲授与实境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开设多门课程。授课内容紧贴海事司法实践,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帮助干警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理论学习

 

1755479405913831.png

李春 江苏海洋大学纪委副书记

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实干担当中更好强作风建新功


李春副书记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论内涵出发,聚焦其主要内容、重大意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集中整治以及切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个方面,结合反面典型案例深刻阐释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为学员们深入学习、理解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


1755479450662323.jpg

吴价宝 连云港市政府顾问、江苏海洋大学经济学教授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吴价宝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佐以详实的数据资料,为学员们介绍了江苏海洋经济的地理情况和发展概况,客观分析目前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对《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进行全方位解读。结合海事法院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探索其可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1755479480298916.jpg

吴英姿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民事证据规则实务问题——以海事诉讼审判实务问题为中心


吴英姿教授重点聚焦民事证据规则的前沿问题,结合海事诉讼审判实务,通过对民事诉讼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的解读,深入分析了法官释明的程序法理、起诉证据规则、证据分类与规则体系以及证明责任分配的规范路径与程序思维四个方面的法律问题,带领学员们深度思考、深刻分析,内容丰富、讲解细致,深化了大家对证据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1755479507682310.jpg

冯志华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副院长、教授

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案例解读


冯志华教授立足我国海洋环境资源的独特优势,以丰富的示范应用案例作为支撑,带领学员们思考我国海洋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挑战,深入解读了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分析了目前海洋工程、滩涂光伏、光电项目等的建设发展现状,让学员们对我国海洋资源以及环境保护情况有了更生动、全面的认识。



1755479567720804.png

肖冰 东南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

涉外民商事审判规则与应用


肖冰教授以涉外民商事审判规则为主线,由民商事司法审判的共性推及涉外民商事司法审判的个性,并选取5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针对涉外民商事司法审判中的管辖权认定、仲裁协议效力认定、赔偿范围及限度等争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总结归纳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多元、差异的法律于司法全过程的叠加、冲突及排列组合。


1755479613384646.png

张会霞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船舶结构与海上货物运输实务解读


张会霞教授为学员们系统解析了四大核心模块:船舶类型划分、船体结构剖析、船舶性能解析、船舶运输与检验流程。在此过程中,让学员们认识不同船舶的特点,掌握船体构造的奥秘,并充分理解船舶建造以及检验过程中的实务操作与标准规范,使学员们对船舶结构以及海上货物运输的流程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1755479644316902.jpg

吴明忠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院长

江苏海洋历史文化


吴明忠院长从一则小故事引出江苏海洋历史文化的主题,从江苏远古岩画中的渔猎图腾,到连云港城雕“秦东门”见证的秦汉海疆开拓的史诗,再到花果山“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真经可普天下众生”的海州智慧哲思,为学员们徐徐展示了一幅跨越千古的江苏千年海洋文明画卷,带领学员们追溯中华海洋文明的地域文脉。

 

实境课堂

1755479675443692.png


1755479721773453.png


作为中国首个落地的“一带一路”建设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是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重要国际经济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贸易往来。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观看了宣传片,在数字化调度中心通过智能可视化系统,了解了合作国家矩阵,见证了中欧班列覆盖200余个站点的庞大国际物流网络,并且浏览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贸易产品,深刻感知中哈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厚友谊。学员们深入体会国际贸易规则和多式联运的创新模式,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体验课。

 

学习收获

为期一周的培训圆满结束,结业仪式上,围绕“如何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海事司法业绩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更多力量”主题,各组学员代表交流培训心得:


第一组学员 朱思源

这一次的培训内容十分充实,让我们对海洋、船舶相关知识背景的掌握更加系统,同时对法律规则适用和法学理论研究的结合更加紧密。在今后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我将立足审判本职工作,将此次学习培训内容再消化再吸收,强化精品审判意识,切实提升海事司法裁判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第二组学员 裴佳美

此次培训是我职业道路的重要“启航点”。我将以最严谨的态度,夯实程序根基,正视自身在前沿规则、实践经验上的不足,持续学习钻研,虚心求教,力求在协助办案、研究法律、梳理证据等工作中追求专业、高效,于细微处诠释责任,贡献价值。


第三组学员 徐卓敏

本次培训课程干货满满,夯实了我们的专业基础,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格局。作为海事法院的青年干警,我们必须坚守廉洁公正底线,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做服务保障的“护航者”,为江苏在海事审判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贡献青春力量。